直播間下單,外賣送到家,抖音還藏了這一手
直播間下單,外賣送到家,抖音還藏了這一手
1.抖音物美合作,探索“直播間到家”
試想一下這樣的場景:你正在家里躺著刷抖音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直播間里正在介紹的產品正是自己急需的。剛準備下單,你又意識到快遞送過來還得等個兩三天。于是果斷放棄了購買,起身下樓尋找超市。
看起來,這是一個很正常的選擇,急需的東西就得用效率最高的方式購買。但如果告訴你,在直播間里下單,價格和品類更占優(yōu)勢的同時,甚至能夠像送外賣一樣迅速送貨上門,你還會更青睞前一種選擇嗎?
像抖音、快手、小紅書這類內容平臺,它們做電商的初衷就是為了在平臺內完成交易閉環(huán)。在內容對用戶進行了“種草”以后,平臺想要變現(xiàn),就必須保證交易不會在站外完成。也是因此,如今抖音愈發(fā)重視本地生活業(yè)務,想要補齊變現(xiàn)版圖的缺口。
通常來說,電商范疇的“本地生活”可以劃分為“到店”和“到家”兩個部分。前者即通過平臺購買優(yōu)惠券,隨后到店掃碼消費;后者即包括外賣在內的各種即時零售業(yè)務。就目前來看,抖音在“到店”方向的發(fā)展已逐漸成熟,下一個需要攻克的難題自然就是“到家”了。
近日,據新京報報道,物美集團與抖音達成合作,將在北京鋪設即時達業(yè)務:通過直播的形式,利用物美旗下“多點Dmall”的后臺處理系統(tǒng)及配送體系,推行即時配送業(yè)務。
(圖片來源:新京報)
對于“物美”這個名字,或許有些人會感到陌生。但它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連鎖超市集團之一,最早成立于1994年,距今已有26年之久。除了自身的“物美賣場”以外,就連世界五百強“麥德龍”在中國的業(yè)務都被它收入囊中。
2020年,物美以20億歐元的價格,力壓參與競標的永輝,收購了麥德龍中國業(yè)務80%的股權。也就是說,如今大街上能看到的麥德龍商場,背后都有著物美的影子。
抖音選擇與這樣的連鎖超市集團合作,一方面是傳統(tǒng)商超數(shù)字化轉型的需要,另一方面也符合抖音發(fā)展本地生活業(yè)務的需求。
“通過直播推行即時配送業(yè)務”,無疑是抖音在“到家”領域最為獨特的優(yōu)勢。此次試點成敗與否,將是證明“抖音到家”可行性的關鍵。
2.盲目轉型不可取,找到“賣點”是關鍵
作為一家老牌連鎖商超,物美這幾年受到電商和疫情的沖擊顯然不小。但它也沒有固步自封,而是早就開始推動全渠道平臺的接入。
除了和“多點Dmall”這樣的全渠道數(shù)字零售解決方案服務商深度綁定以外,物美從2020年底就開始接入美團、餓了么等平臺,實現(xiàn)了單量的可觀增長。
直播帶貨大熱后,它自然也要摻和一下。據了解,從9月16日開始,物美在北京雙井的一家門店里布景,通過抖音進行每天6-8小時的直播帶貨。截至目前,其直播的累計GMV已經達到了300萬左右。
此外,物美還深諳“營銷之道”。前不久的國慶活動前,物美找來“三支花”“麻辣德子”“大LOGO”等抖音網紅進行宣傳。正式帶貨時,物美還邀請脫口秀演員一同直播,可謂是將“內容”玩到了極致。表現(xiàn)最好的10月7日,僅當天GMV就超過百萬。
但商超直播帶貨的缺點也很明顯,那就是缺乏賣點。大多直播電商的消費者,其關注點還是在價格上。而大型超市需要承擔較大的房租和庫存壓力,進貨渠道又比較單一,很難真正將價格壓下去。
此外,在SKU方面,物美直播賣的都是糧油米面和日化等生活必需品。這些品類在哪都能買到,和抖音的“興趣電商”邏輯有所不符。而且生活必需品的強時效要求,決定了其本身就不適合通過傳統(tǒng)電商或直播電商進行銷售。
(截自物美賣場旗艦店直播間)
或許也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,物美才開始籌劃直播版的即時零售業(yè)務。按照物美的設想,往后可以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,將物美大賣場的商品進行全國配送。
在接受媒體采訪時,物美的相關負責人舉了個例子:“比如在浙江的消費者看到直播間的帶貨信息下單后,門店會就近進行揀貨配送,這可以理解為直播版的外賣”。
“直播電商”+“即時零售”,這就是物美所計劃的方向。如果此次在北京試點成功的話,無論是對于商超行業(yè)還是抖音來說,都是一個好消息。
相比于目前常規(guī)的即時零售形式,加上直播電商的基因以后,有望創(chuàng)造更多的需求。同時,即時配送的高時效,也能成為商超們入局直播帶貨的最大賣點之一。
至于抖音則更不用說,直播電商本就是目前的核心,本地生活又是未來的方向。如果二者之間能形成出色的協(xié)同效應,自然能對平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3.即時零售,抖音實力不容小覷
此前據多家媒體報道,抖音生活服務2022年度GMV目標為500億元。而今年上半年,抖音本地生活的GMV約為220億元,已經超過去年的全年數(shù)據。
不得不說,抖音在本地生活領域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。但我們也能看出,支撐抖音本地生活GMV的,主要還是“到店”業(yè)務。抖音想要保證達到全年GMV目標,“到家”仍是需要補上的一課。
今年8月,抖音宣布與餓了么達成合作。在雙方官宣時,抖音特別提到:要助力生活服務行業(yè)探索“視頻化經營”。由此可見,抖音想借這個機會探索本地生活服務、乃至零售行業(yè)的視頻化。
在與餓了么合作之后,9月初,抖音開放平臺上線,將以抖音小程序為主要容器,提供一系列通用服務框架和開放能力,尋求更多合作伙伴,探索更多行業(yè)變現(xiàn)方案。
與此同時,如今的抖音商城里也新增了“超市”板塊。其中的小時達業(yè)務,入駐了很多本地商超、菜市場、水果店、花店等等,大多都能保證60分鐘內送達。
(截自抖音)
如果和美團、餓了么、京東到家等平臺相比,抖音的時效性顯然還有很大差距。但至少種種信號都在表明,抖音已經下定決心,要啃下即時零售這塊硬骨頭。
前不久,京東徹底接管達達并重整到家業(yè)務。近日,美團優(yōu)選宣布將品牌定位升級為“明日達超市”,并且美團APP中即時零售相關的板塊都整合到了一起,顯然是做好了死磕即時零售的打算。
(截自美團)
與它們相比,抖音不管是在商家資源還是配送能力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距。但抖音依然堅持入局,就是因為它有著不一樣的交易邏輯,存在著“彎道超車”的可能。
以美團為例,用戶都是先有需求再尋找符合條件的商家,就像消費者之于傳統(tǒng)貨架電商。而抖音的“興趣電商”基因,同樣適用于本地生活領域。商家、達人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種草,讓用戶產生需求,隨后再進行下單。
從理論上講,既然抖音電商能夠獲得成功,那么“抖音生活”也同樣具有廣闊的前景。當其他本地生活巨頭們還在苦思冥想,如何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時。抖音已經開始琢磨,如何才能更好地創(chuàng)造需求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原文作者:電商頭條
轉自鏈接:https://www.dsb.cn/199354.html
版權聲明:著作權歸作者所有。商業(yè)轉載請聯(lián)系作者獲得授權,非商業(yè)轉載請保留以上作者信息和原文鏈接。